尘土飞扬,管理粗放……对于建筑工地,人们的印象大多还停留在“散乱差”上。为解决上述问题,天津智慧工地,期望通过金融和科技结合的手段,为基层劳务工的生产生活提供可靠保障,智慧工地系统主要包括三个方面。第一是劳务实名制和分账制,通过人脸识别、安全帽识别、智能区域行为分析识别等AI模块,精确掌握人员考勤、上岗、违规操作等情况,进而实现考勤和工资的智能化绑定。第二是物料智能管理系统,通过登记进出现场的混凝土、钢筋、模板等运输情况,上传数据,系统自动计算并生成报表;第三是安防监控,整合工地内的视频监控、温湿监控等,保证安全。目前,该项目已完成一期开发,并可对接到天津市住建局实名制工程管理平台,
天津智慧工地管理平台,人工智能已从上半场的理论研究进入下半场的应用转化,他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将人工智能前沿方法和理论应用于智慧工地、工业互联网、新能源电力系统、电动汽车优化调度等创新场景。在与产业的融合碰撞中,杨之乐逐渐摸索出了科研机构与企业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:企业提供产业需求和场景,科研机构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并实现建设引导,双方共同促进人工智能算法在场景应用中成熟落地。